短翅佛蝗
學名:PhlaeobaangustidorsisBol.
近年來在湖南、浙江發現危害剛竹、淡竹、毛竹甚烈,常將小片竹林竹葉吃光。研究浙江的黃脊竹蝗生物學特性后得出:該蟲的若蟲發育起點溫10.65℃、若蟲期積溫786.58日度;日均氣溫在22~30℃范圍,若蟲和成蟲的取食量與氣溫成正比;相對濕度在80%~96%之間,取食量與濕度成反比。
在溫濕度條件適宜時,一天中5齡若蟲最多能食葉:雄蟲23.91cm2、雌蟲32.19cm2;雄成蟲23.09cm2、雌成蟲38.89cm2;該蟲一生食葉量雄蟲671.61cm2。由于浙江的溫、濕度條件相對不利于該蟲的生長發育,故若蟲歷期比湖南短4天,成蟲壽命短10.6天,因來陽研究工作中沒有做該蟲的食葉量,但可推測浙江取食量一定少,成蟲產卵量也就少,可能是浙江該蟲很少大發生的原因之一。
發生規律:短翅佛蝗是竹子上新發生的害蟲,在浙江一年1代,以卵越冬,5月上中旬孵化,雄若蟲4齡,45~50天老熟,雌若蟲5齡,48~63天老熟。雄若蟲取食竹葉98~122cm2,雌蟲215~295cm2。7月下旬成蟲羽,成蟲壽命90~110天,成蟲取食竹葉量雄蟲155~232cm2,雌蟲660~820cm2。該蟲為散生蝗,但蟲口密度大時可以聚集,取食量又大,造成重大損失。
防治措施:根據該蟲習性,總結出一套以營林措施為主,廣泛應用生物、物理及化學的防治方法,并在生產上大面積竹林推廣應用,均得到理想防治或控制害蟲的效果,其主要方法。
1.加強竹林經營管理,促進立竹生長健壯,創造不利于害蟲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。
(1)林地撫育可分劈山清除雜草和挖山清除雜灌。前者僅砍草漚肥,后者為松土改變林地植被、改變土壤中肥、水、氣的條件,是竹林增產的重要措施。經撫育后,除去竹林中雜草,使竹筍禾夜蛾、筍秀禾夜蛾等無中間寄主而能發生。
(2)適時砍伐,保持竹林合理的密度和竹齡結構。竹林經營及害蟲生境均應保持合理的密度及竹齡結構,如毛竹林一般保持200~350株,以250~300株為佳,竹齡1~2年占30%,3~4年占30%,5~6年占30%,余為10%。
(3)及時挖除退筍,竹林出筍的成竹率為40%~60%,不能成竹的筍稱退筍,竹筍從生長緩慢、停止生長到退死有7~10多天,極易遭受竹筍期害蟲侵入取食,若及時挖掘可以食用,降低竹林內害蟲的蟲口密度。
2.保護天敵及人工釋放赤眼蜂竹林內昆蟲天敵資源極為豐富,捕食性天敵有鳥類、蟾蜍、蜘蛛、螳螂、蛉類、步甲、虎甲、食蟲蠅及螞蟻等,捕食害蟲的成蟲、幼蟲和卵,尤以蜘蛛、螞蟻對害蟲發生,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。寄生性天敵約為百余種,一般對竹林害蟲的種群增長起到抑制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