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歧蔗蝗
【目科】直翅目,蝗科。
【學名】Hieroglyphustonkinensis
【分花】廣東、廣西、湖北、湖南、臺灣、福建等地區。
【危害對象】鳳尾竹、黃金問碧玉竹、唐竹、大眼竹、青皮竹、雞兒筋竹、筋竹、簞竹、沙歲簞竹以及蒲葵等。
【危害征狀】主要以成蟲、幼蝻蠶食竹葉,嚴重時可食盡竹葉,影響植株生長。
【形態特征】
(1)戒蟲:雄蟲體長30~40毫米,雌蟲體長40~52毫米;體藍綠色,頭部、額、頰及后頭側花、上顎外面均為藍綠色;頭頂、后頭上方、復眼等為黃褐色;觸角28節,基部淡黃色,端部3~5節為淡黃白色,近端部5~6節為黑褐色。前胸背板、側板藍綠色,背板背面近前緣兩側各有一橫行黑褐色凹紋,其后又有3條橫行黑褐凹紋,前翅基部淡綠色,至端部為黃褐色,雌蟲尾須楔形,而雄蟲則末端分叉。
(2)卵:長橢圓形,稍彎曲,初產時為黃色,后漸變為深色。
(3)幼蝻:體褐色,背部中央從前胸到腹末有一黃花貫穿其中,花的兩旁有黑褐色條紋,翅芽及觸角隨蟲齡增大而增長。
【發生規律】該蟲一年發生1代;以卵塊在土中越冬,翌年4月中旬陸續孵化,經5~6次蛻皮后,于6月上旬至8月上旬陸續羽化,交尾產卵后死亡;幼齡蝗蝻多喜取嫩葉,成蟲及老齡蝗蝻多取食老葉。
【防治方法】藥劑防治:可噴施40%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,或5%吡蟲啉乳劑2000~3000倍液。
黃脊竹蝗和異歧蔗蝗的區別主要是:
1、分類區別:前者屬角蝗科竹蝗屬,后者屬角蝗科蔗蝗屬。
2、形態,主要是成蟲形態區別。
。1)前者成蟲體以綠、黃色為主,由額頂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黃色縱線,往后逐漸加寬。后者沒有這個特征。后者成蟲體草綠色,前胸背板、側板草綠色,背板正中偏前下,從側板看似鞍形。
。2)前者成蟲后足腿節黃綠色,近脛節處有2個藍黑色環,中間有排列整齊的“人”字形褐色溝紋,脛節藍黑色有刺二排,刺基淺黃,端部深黑,內排15枚,外排14枚。后者成蟲后足腿節淡黃綠色,脛節藍色,有棘二排,黑褐色,每列刺相同,都是10枚。
發生期基本相同:都是一年一代,8—9月成蟲產卵在土中過冬,5月下旬起以若蟲、成蟲危害竹葉,10月后成蟲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