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竹筍夜蛾
淡竹筍夜蛾(KumasiakumasoSugi)屬鱗翅目夜蛾科,國外分布于日本,我國在江蘇有發現,主要為害淡竹、剛竹、烏哺雞竹、毛金竹等竹類的竹筍。
為害特點幼蟲蛀入筍內為害,被害筍大多成為退筍或成竹質量差。
形態特征
成蟲雌蛾體長22mm左右,翅展48mm左右;雄蛾體長19mm左右,翅展42mm左右。觸角絲狀,胸部背面淡灰褐色,足灰褐色,陽節有淡棕色環;前翅暗棕色,基線以內棕色,基線黑色單線,彎曲,內橫線談棕色,波浪形,內外有不明顯黑邊,環紋淡黃色,有1個橢圓形黑環,腎紋灰黃色,有1條黑邊,在中室下,內橫線與中橫線之間有1條棒狀紋,中橫線、外橫線談棕色,在中脈之下呈鋸齒形向后緣1/2處斜伸,內緣有不明顯黑線,亞外緣線暗棕色,呈不規則鋸齒形,其內緣在中脈之間有3尖齒,外緣線黑色,緣毛在兩脈間為黑褐色,脈端為暗棕色;后翅暗棕至暗褐色,腹部背面黑褐色。
卵初產米黃色,將孵化時為淡褐色,扁橢圓形,正面微下陷,長徑約0.9mm。卵側壁呈不規則突紋。
幼蟲老熟幼蟲平均體長35mm,頭部桔黃色,體略呈淡青灰色。背面與側面呈淡紅紫色,較光滑,無花紋,前胸盾板、臀板、氣門篩黃褐色,圍氣門片黑色。
蛹長17mm左右,紅褐色,臀棘4根,中間2根先端略卷曲。
發生規律1年發生1代,以卵越冬。翌年4月上、中旬孵化。5月蛀入筍中為害,在筍中15-25天,5月下旬化蛹,6月上、中旬羽化,產卵越冬。幼蟲在筍中歷3齡,每齡5-6天,計15-25天。老熟幼蟲咬破筍揮,爬出落于地面,在被害筍周圍半徑為15-20cm范圍內墜落葉吐絲結薄繭化蛹,若無落葉則在竹舞中作絲繭或在淺土層作繭化蛹。蛹期15-20天。
防治方法
。1)農業防治。
及時中耕松土,科學肥水,合理砍伐,保持竹林適當密度,提高植株抗性,減少為害;注意竹林衛生,挖除退筍,鏟除竹林以及周邊雜草,清除竹林地面落葉和小枝,帶出林外集中處理,破環該蟲產卵以及越冬場所。
。2)藥劑防治。
在3月中、下旬出筍前對竹林下和周邊的雜草上噴灑20%殺滅菊酯乳油l000-000倍液,或噴灑90%敵百蟲2000倍液等農藥,7-10天噴1次,共需噴2-3次,以消滅草上的幼蟲。
常用藥劑殺滅菊酯、敵百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