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竹
斑竹為散生竹。稈高7-13m,徑3-10cm。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,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。為著名觀賞竹。與原變種之區別在于稈有紫褐色斑塊與斑點,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。為著名觀賞竹,稈用作制工藝品及材用。在網絡語言(尤其是論壇)中,斑竹表示版主。
斑竹形態特征
稈高8~22米,直徑3.5~7厘米;節間鮮綠色,圓筒形,在具芽的一側有狹長的縱溝,稈環及籜環均甚隆起,兩者相距3毫米;稈籜長20~30厘米,寬10~20厘米,硬紙質兼革質,背部較平滑,疏生黃色小刺毛,具大小不等之淡墨色斑點,籜耳不發達,籜舌短。長不及3毫米;籜葉作長三角形或帶狀。主枝三棱形或為四方形,實心或僅有小如針孔之中空。最后小枝單生,頂端具葉3~6枚;葉鞘棕黃色,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,大都長5~20厘米,寬10~25毫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上面灰綠色,下面淡綠色。小穗叢1至數個,腋生或頂生于小枝上,通常每1小穗叢基部托以4~10枚佛焰苞;小穗含花2~5朵,狹披針形,長2.5~3厘米;穎1或2枚,或缺如;外稃披針形,多脈;內稃狹披針形,先端2裂,鱗被3枚,矩形;雄蕊3;子房近于三角錐形,花柱細長,柱頭3裂,稀疏羽毛狀。筍期4~7月;ㄆ4~6月。栽培于庭園或野生山間。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、山東、河南、廣西等地。本植物的籜(斑竹殼)、花(斑竹花)亦供藥用。
斑竹生長環境
性喜溫暖、耐高溫,生命力強。喜溫、喜陽、喜肥、喜濕、怕風不耐寒,靜水及水流緩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長,適宜在20厘米以下的淺水中生長,適溫15℃至30℃,越冬溫度不宜低于5℃,斑竹生長迅速,繁殖能力強,條件適宜的前提下,可在短時間內覆蓋大片水域。
斑竹分布范圍
據生物學家考證,九嶷山區原有一條斑竹林帶,分布于寧遠、道縣、江華、藍山4縣的山區,東西長約200華里,南北寬近100華里。近世以來,由于人為破壞,斑竹日見衰微,現僅存幾百畝。從1981年開始,國家采取措施,在這里建立了自然保護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