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星竹筍象
三星竹筍象屬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鳥喙象屬Otidognathus。
[分布]中國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
[寄主及為害]危害假毛竹、白哺雞竹、尖頭青竹、安吉金竹、浙江淡竹、黃槽毛竹、早園竹等剛竹屬中主要竹種。以成蟲在直徑2-3CM較細的竹筍上啄食筍肉,造成新竹稈上有蟲孔、凹陷,竹材利用率下降;同進也在較細的竹筍上產卵,初孵幼蟲在竹筍產卵穴中取食,不斷將產卵穴擴大變為為害孔洞,有的幼蟲在竹筍小枝上取食,將竹筍小枝咬斷。蟲口密度特大時,竹筍被危害致死,一般危害,竹筍能生長成竹,但造成被害竹蟲口累累,竹節節間縮短,竹材僵硬、斷頭、折梢、竹枝稀疏,竹林林相破碎,影響竹子光合作用,造成下年度竹林出筍減少,直接影響竹林減產,竹農收入下降。
[形態特征]成蟲:雌蟲體長16.5-22.6MM,雄蟲體長12.5-21.2MM;雌蟲兩鞘翅基寬8.8-10.5MM,雄蟲6.0-9.3MM。體菱形,初羽化為乳白色,漸變為黃白色、淡鮮黃色。頭同體色;復眼大,占頭大部,橢圓形,黑色;管狀喙稍向下彎曲,基部1/3同體色,上有1個小凹陷,端部2/3為黑色,雌蟲喙長4.8-7.2MM,與一字竹筍象比較略粗短,表面光滑,發亮;雄蟲喙長3.5-6.5MM,粗短,上方有1條小溝,溝兩側無齒狀突起,而有較粗刻點狀突起;觸角膝狀,鞭節7節,末節膨大成靴狀,靴底為灰黃色。前胸背板隆起圓球形,前緣有黑色邊,正中有1個圓形黑點,兩側各有黑點1個,故名三星象;鞘翅前緣有黑點2個,后緣正中有點1個,布局成三角形,臀角處黑色。腹部露出鞘淡黃色。有隆起的中脊線。足淡黃色,基節、腿節兩端、脛節兩端、跗節黑色、趴節下方有黃色墊,以第3趴節為甚。
卵:長柱形,兩端稍圓,乳白色,卵殼極薄,孵化前上端半透明。
幼蟲:初孵幼蟲體長2.8-3.4MM,乳白色、透明,體壁很柔軟。老熟幼蟲平均體長21.5MM,體黃白色,背線淡黃色,頭黑褐色,口器黑色,非常銳利,前胸背2塊黑褐色硬皮板,體多皺褶,氣門不明顯。尾部匙狀,有微分為二的淺黃色突起。
蛹:體長16~22mm,初化蛹乳白色,漸變為白色。淡黃色,頭緊挨于前胸下,前胸背板大,管狀喙末端達中、后足間,翅芽達腹部第5節后緣。
土繭:繭長24.5-28.5MM。泥質,長橢圓形,繭壁一般,內壁光滑。三星竹筍象幼蟲入土后也不再返回地面拖雜草、筍籜纖維入土,摻于土繭中,但土繭仍然堅硬。
[發生規律]三星竹筍象為1年1代,以成蟲越冬,由于為害的寄主出筍期不一,發生期差異很大。在浙江余杭早竹林,一般于5月上中旬開始出土,5月中下旬交尾、交卵,6月上中旬幼蟲老熟入土,經10余天化蛹,7月羽化成蟲越冬。而在浙江莫干山7月2日發現有成蟲交尾,其他各蟲態要遲1外月。
天敵:成蟲有鳥捕食,幼蟲常被病原線蟲、白僵菌寄生。
[防治方法]參照一字竹筍象。
http://www.badkerhanian.com/articleshow.asp?id=1109&classID=114